2001年以前,提到莘縣職業中專,人們會認為“孬學生才去上”,學校占地面積不足50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只有兩個樓房,不到500個學生,學生畢業后外出打工,無人繼續深造。
如今,莘縣職業中專占地面積540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開設專業類別由5個增加到12個,設備資產增加到3000萬元,固定資產增加到1.8億元,在校生最多時有10122人,本科錄取人數300余人,在全省春季高考錄取人數中名列前茅,“去莘縣職專上學找工作”也成為許多初三畢業生的選擇。
回首往事,發展之路值得銘記。莘縣職業中專在校長馮朝雨的帶領下,從“一窮二白”硬是闖出了一條新路。當時,莘縣每年有6000名初中畢業生和2000名高中畢業生不能繼續升學,讓他們學會一技之長,實現靠技術脫貧,既有利于莘縣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學校發展。因此,該校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培訓兼顧升學為載體,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發展思路,結合莘縣外出務工現狀,果斷將機電、電子、計算機確定為拳頭專業,重點建設,擴大招生規模;調整其他專業課程,增加了實習設備,提高了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還增設了焊接專業。積極推行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養”,保證了畢業生就業率100%。
好老師教出好學生。學校按照“老年教師看家,中年教師當家,青年教師發家”的培養原則,采取“搭臺子、給位子、鋪路子、壓擔子”的方法,選派老師參加國內外培訓,選派102名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選派123人次參加各級培訓,挑選12名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承擔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堅持“面向全體、培養骨干、服務專業、推出名師”的工作思路,采取“外引內培”的辦法,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這些老師對春季高考方向把握精準,對中專教材理解透徹,對學生學情了如指掌,對實習設備操作熟練,為全面提升春季高考成績和學生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色專業突出重圍,辦與別的學校不一樣的教育。莘縣職業中專根據企業需要,學校加強了對重點專業的品牌配置。5個重點專業在創新多樣化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成效顯著。建設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生源質量明顯改善;學生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明顯提升,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質量顯著提高;服務區域相關產業發展的能力提升,專業品牌優勢日漸明顯。
2008年,為了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在聊城率先組建了“莘縣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從單個校區增加到含職專本部、觀城校區、本齋校區、技工學校、體育學校、衛生學校、莘縣駕校在內的七個校區,為莘縣職業教育的規模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集團成立后,學校領導不等不靠,主動出擊,積極想辦法,對內調機制,對外要政策,轉變工作思路,由管理學校向經營學校轉變。并成立莘縣“三農”服務體系,傳授農業技術,編寫農業教材,為莘縣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短短幾年,職教集團運行特色鮮明。每個校區辦學方向、辦學職責各不同,但均已成為學校金字招牌的一部分。
學校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在專業建設、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實習實訓等方面做到了科學、規范,培養了大量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合格畢業生。
近幾年,學校獲得了“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創業明星學校”“聊城市文明單位”“聊城市教學工作先進單位”“聊城市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全國中職生文明風采競賽中共有35人獲獎,在山東省組織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共有12人獲獎;在聊城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共有42人獲獎。職教生就業率100%,進入廣東東風日產、上海大眾等優質公司,年薪均在5萬元以上。春季高考成績優異,錄取率不斷增高,每年有85%參加高考的學生進入本科,2015年本科錄取人數占聊城市同類學校一半以上。真正實現了學生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的中職辦學目標。
“三流的學生”曾是大家對職專生的偏見,這也說明了職專生普遍成績不理想、自控力較差,要想讓這些孩子經過學習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獲得尚好的收入,離不開學校的培養。莘縣職業中專以重點專業和特色項目建設為載體,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創造出適合學校的發展途徑,也成就了學生的未來。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成就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 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