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上強調,為促進大眾創新創業和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改革、創新模式、完善政策,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據了解,十二五以來,職業院校為各行業輸送近50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其釋放的人才紅利,有力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
大而不強 職業教育認可度低
我國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事實上也存在一些問題。肖健表示,國內職業教育仍然存在教育地位偏低,招生難,經費、師資、設備不足,教學質量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大而不強的特征比較明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高職院校教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目前有許多職業院校,是從中等師范類學校轉型而來,因而不論在師資、硬件,還是辦學的思維上還沒有完全轉化過來。尤其是師資,都是原來類型學校的結構,因而短時間內轉型有很大的難度。
彭智平系統地提出了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他認為一是經費投入落后于普通教育。就經費而言,一方面是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與其發展規模嚴重失調;另一方面是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最后是各級職業學校的生均經費普遍偏低。二是多元化辦學機制尚未形成。政府依然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投資者,社會辦學力量相對薄弱,多元化辦學機制建設亟待加強。三是專任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缺口較大,師生比例失調問題突出。四是中職與高職專業銜接性不強。首先,從中職和高職各專業招生情況來看,專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其次,中職和高職專業協調性有待提高。五是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不協調。中職教育涉及第一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相對符合實際,而高職教育涉農專業人才培養則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涉及第二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慢于產業發展速度;涉及第三產業專業的人才培養快于產業增長速度。六是職業教育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目前,職業教育資源分布集中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其實,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中,其中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是一個關鍵性問題。與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相比,我國職業教育的最顯著問題就是國內職業教育地位的問題。在國外,職業教育已經發展非常成熟,人們對于職業教育的認可度高。在國內,受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人們經常用有色眼鏡去看待職業教育。
彭智平認為,由于人們的傳統觀念是阻礙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轉變人們陳舊的觀念,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確立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導人們正確認識職業教育,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正統學歷,而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當然另一方面還要加大扶持力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各方面的有力保證,摸清市場需求、興辦特色專業、拓寬就業渠道、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產教結合等。”彭智平進一步強調。
肖健對于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提出了類似的意見。他強調,首先是國家層面對于職業教育的宣傳和輿論的引導,要促使人們正確的看待當今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逐漸改變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其次是加大職業教育的投入,吸引更高水準的師資力量;最后要促進職業教育與市場更好地對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學以致用的優勢,提高職業教育在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力。
職業教育發展迅速
從1978年到2014年的30多年間,職業教育已經累計為國家輸送了2億多高素質勞動型和技能型人才。如果從整個教育結構來看,職業教育已成為了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商產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彭智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持續增長,與此同時,職業教育經費也在持續增長。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高等職業學校數量、在校生達到歷史最高,分別為1321所、973.6萬人。此外,還有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5593萬人。2014年,全國的中等職業學校將近1.2萬所,招生628.9萬人,在校生1802.9萬人,畢業生633.0萬人,專任教師數86.3萬人。與此同時,職業教育經費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教育經費整體的增長速度。
另據資料顯示,自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發布以來,職業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8%,其中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收入的增長速度為年均25%,2013年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約為2543億元,比2005年的426億元增加2117億元,增長了近5倍。
可以說,國內職業教育發展較迅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比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曾公開表示:“職業教育已經從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到了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并重這樣一個階段。”
已發布的資料顯示,20多年來,中職學校從22000多所減為12000所,中職學校數在減少,但規模小、條件差的學校越來越少,且中職在校生從400多萬增加到1800多萬;高等職業學校從400所增加到1327所,且學校數量和學校規模均在增加,在校生由100多萬增加到1000多萬。
“目前全國共有各種類型職業教育集團超過1000個,并且建立了基本完善的職業教育法律制度體系。”中研普華研究員肖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肖健告訴記者,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基礎工作勞動者的自身素質,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作用明顯。同時,發展各具特色的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促進就業率提升,為實現新型工業化發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的多元性,目前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2002至2014年,我國先后召開了四次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2)、《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職業教育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意義,為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未來職業教育的發展結構或許出現變化
肖健向記者介紹,目前中國“人口紅利”即將耗盡,隨著經濟的轉型升級要求越來越迫切,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短缺的壓力增大。
目前人才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結構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發展職業教育能夠很好地緩解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對于具有相當技能勞動力的需求。”肖健還表示,未來幾年,國內將逐漸加大對于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職業教育考核體系,加快職業教育與人才市場的對接,在人才的培養上將更加市場化。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將建成“適應需求、內部銜接、外部對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彭智平則表示,未來隨著適齡勞動力人口占比的趨勢性下降,勞動力供給,特別是低端勞動力供給的下滑,將使得低端勞動力這個市場的供需發生變化。未來一些低端勞動力或將不需要自己參與初級或中級職業技能培訓,供給的縮小使得企業在招人時并無太多可挑選的空間,企業更傾向于將工人招聘進來以后再進行培訓上崗。所以未來初等或中等職業技能培訓市場的增速或放緩,在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將呈現出結構上的高移化趨勢。
“另外,從職業教育的各細分領域來看,高學歷職業教育培訓和在職人員職業培訓(專業認證考試培訓、語言類培訓、企業培訓等)越來越為國家、企業和機構所重視,未來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彭智平對記者說。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教育 觀念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