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張疑似絕筆信的照片在網上流傳,內容為一名學生向媽媽臨終告別,網帖后面還附有多張醫院搶救照。發帖網友稱,遺書的作者是湖南省綏寧縣某小學5年級的一名學生,目前已經跳樓身亡。隨后,當地宣傳部門發布公告,證實事件屬實。
此次事件的調查雖然仍在進行,但就目前已經被證實的信息可以看出,在這起悲劇中,最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孩子在遭受身心威脅的時候,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沒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孩子。在孩子面對困境時,“成人干預”缺位問題令人警醒,每一位處在事件當中的成人,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責任。
據媒體報道,墜樓女孩的家長提到,整個過程中,學校沒有阻止社會人員進入學校,也沒有及時通知孩子的父母。我們不禁要問:對女孩與同學發生矛盾甚至撕扯的事實,學校和教師究竟知不知曉?如果知曉的話,有沒有盡力解決?當對方家長到學校找女孩糾纏而學校又無力解決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告知女孩家長或是引入第三方力量予以解決?
網上有一些聲音認為,不能學生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學校身上,學校不應該總是在學生的安全問題上承擔無限責任。我們承認,面對眾多學生,有時候學校的管理壓力確實很大。但筆者認為,針對這種情況,每一所學校都應該建立嚴密的管控預警機制,對發生在學生之間的非常規事件及時了解,并及時作出反應。同時學校還要為一些特殊學生建立追蹤檔案,為特殊事件處理制定科學程序,建立上下貫通的信息渠道,這是建立這套校園安全管控預警機制的關鍵所在。
學校應該真正重視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讓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生不良情緒的重要“出口”,以及學校了解學生的獨特通道。在此,筆者想特別提出的是,雖然當下很多學校都配備了心理教師,開設了心理輔導課,但由于心理教師并不直接參與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僅僅從前去咨詢的學生口中了解問題,有時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要想讓心理輔導課真正起到作用,應該特別注意提高心理教師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參與度,增進學生對心理教師的信任感。要讓心理教師能夠切實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形成軌跡,及時疏導,對癥下藥,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從而避免出現惡性后果。
報道中另外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這個女孩從與同學發生矛盾,到屢受同學家長騷擾的過程中,竟然沒有向身邊任何一位成人傾訴或是求救。這本身說明,學生與大人之間的溝通管道出現問題,無論是教師或是家長,都不是孩子眼中可以信任的傾訴對象。在當前的教育大環境下,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度過高,對學生其他方面的關注度過低;成人們與孩子之間交流的學習方面的內容過多,心理關愛層面的內容則過少。我們不能總是亡羊方知補牢,反思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發生,才是真正對生命負責的健康態度。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成人 背后 少年 甘肅 蘭州 技校 技工 中專 大專 職業學校 職業技術 高級技工 甘肅中專 甘肅大專 定向招生 高薪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