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今年有942萬人報名高考,河南高考人數77.2萬人又為全國之冠。高考結束,無論幾人歡笑幾人愁,至少走進高校大門,已不像過去走獨木橋那樣艱難了,考生高考結束后可以把自己扔到床上睡兩天。
據6月9日《工人日報》報道,工業4.0時代,對工人的需求量可能沒有那么多,但并非不需要工人,反而對工人技術會要求更高。然而,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職(專科)這一真正為國家輸送應用型人才的地方卻不受待見。雖然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逐年攀升,但就業率的光鮮并不能掩蓋招生錄取時的尷尬。
人們輕視高職院校,根本原因是輕視工人,因為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工人,幾乎很少有人認為當工人可以致富,工人不屬于“高大上”的群體。何況,國人所說的教育是讀書,讀書人是為了搏個功名好作官。用今天的話講,至少當個坐辦公室的白領,才不枉10年寒窗苦讀。雖然,市場按需求作出選擇,現在也有極少的技工一個月可收入萬兒八千的,但分配畢竟是人為的,比較看重學歷,學歷相當于功名,只要功名在手,就有了“錢途”光明的希望。
也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進入工業社會太晚,職業教育相當落后,已成為現代教育事業中的一個殘缺。這也造成職教自身低人一等,對師資力量的培育不那么講質量,學子接受職教被看成“退一步”的選擇。
還有一個原因,技工的成長沒有實踐磨合不行,從高級技工到技師再到技術專家,靠寫論文是寫不出來的。但沒有寫論文的功底,也成不了專家,所以職業再學習和深造不可缺失。可職業再教育常被人忽視。有的企業,愿意送管理人員去天價培訓班,卻不愿意送有潛力的技術工人去再學習深造。
中國工業向4.0時代進取之時,職教若是個瘸腿,教育就像患了小兒麻痹后遺癥。教育改革不是教育一家的事情,是社會改革——對工人的態度、分配改革的綜合工程。
據說,報考高職院校的人數增多,不過筆者僅看到福建省的統計:高考人數基本同去年持平,報名高考總人數為25.23萬人,有6.3萬人報名參加福建高職招考——比去年增加兩萬人。這雖顯示出人們接受職業教育的觀念有所轉變,但仍跟不上國家經濟發展。
就在上個月,有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六安市蘇埠中學的高三應屆畢業生,在4月的一天,被免費邀請到壽縣游玩,到安徽現代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參觀,還參加了一場監考稀松的考試。后來這些“參觀”的學生接到學院錄取通知,意味著他們不能參加6月份普通高校的招生考試,結果有幾十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悲憤不已。好在新聞一曝光,學院承認招生違規,說“受誤導”的學生可以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由此可見,人們并不認為進入高職院校會有光明的前途。
國家中國制造10年規劃,啟動中國工業4.0時代,意味著生產一線的人才要突破性擴張。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瘸腿 事業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軌道運輸專業技術工人|甘肅軌道|甘肅技校|甘肅職校|甘肅培訓|蘭州地鐵|蘭州技校|蘭州職校|蘭州培訓|蘭州鐵道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甘肅地鐵專業|蘭州鐵路?軌道|蘭州鐵路乘務|蘭州軌道交通|蘭州乘務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專業學校|蘭州高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