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有200余人創業成功,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或企業,帶動就業近千人,活躍在化工、機電、維修、信息、物流等各個領域,受到社會各屆的好評;五年來,職教集團內部企業新增就業崗位的40%以上人員均來自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就業率已連續十年保持95%以上;十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近三萬名合格人才……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堅持行業辦學方向,努力打造現代化職教集團辦學方針的指導下,始終秉承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職業教育的生存之道的理念,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形勢下,就業壓力日趨加大,結構性矛盾逐漸凸顯的新形勢下,該學院堅持創新創業和就業“一把手”工程,制定了以人才培養為抓手,依托行業,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優勢,在穩定已有就業工作成果的同時,實施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好方法、好舉措,不斷提升學院的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水平,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堅持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的全面指導、全力出擊、全員參與、全情投入、全程服務的工作方針。全面指導 ,在學生入學時進行專業方向教育,一年級有人生規劃課程,二年級有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三年級有頂崗實習和崗位試工。創新創業和就業教育貫穿了高職階段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和媒體,特別是同學們比較熟悉的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全面出擊 ,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教育融入了學院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教師上課要講專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技能培訓要講崗位要求和具體應用,學生活動要講企業文化和社會認知等,使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教育無處不在。全員參與 ,學院要求對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要責任到人,每名干部、教師、員工都有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和落實學生實質性就業的責任和義務,對就業困難群體和雙困生確定一幫一責任對象落實到人,結合每個人的實踐情況,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確保畢業生就業任務的完成。全情投入,全體員工要帶著感情、熱情、激情做好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以真情換真心,以行動換效果,將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落到實處。全程服務,學院在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方面為學生提供全程的服務。無論是在校生或畢業生,只要是渤海學院的學生就都要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態度,良好的效果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服務,實現學生的充分就業和創業。
搭建創新創業和就業實訓平臺。整合現有實訓資源,騰出化工生產實訓車間800平方米、機械加工車間600平方米,作為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實訓基地,用于學生小型化工產品生產和機械加工的技能實操場所,讓學生自主研發、設計、生產,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近年來,有近萬名學生獲益。利用閑置機房,配套優良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微店商經營條件,自開辦以來,有170余名學生注冊了自己的網絡交易平臺。利用學院科技研發力量和博士后工作站優勢,成立海職科技開發公司,引導和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目前已有3名同學獲得專利,其項目進入到專家論證階段。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建設,以專任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啟動“名師高徒”項目,為師生構建共榮互通創業就業平臺,這一項目已有300余名學生獲益。物流專業與國內知名物流公司攜手實施共同人才培養,將課堂搬到物流公司現場,讓學生切實體驗真實的工作流程和業務內容,將職業教育的模擬方針化程度提升到實際操作的階段。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在校生的校內創業實踐活動,開辦跳蚤市場、校園交易日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高效率的推進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學院設立了20萬元的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并每年按照畢業生人數劃撥就業資金,用于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開展。每年拿出相應數量的資金用于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幫扶,學院以每年不低于50萬元的投入,從資金上保障了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工作的開展。積極樹立畢業生創新創業和優秀就業典型,編制優秀畢業生風采錄,引導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和就業實踐。每周邀請優秀企業家、優秀畢業生和社會知名專家來學校講學、交流,通過座談會、報告會、專家講座、企業家講堂等活動傳播創新創業理念,宣傳創新創業和就業政策。舉辦知名企業宣講會和開展校園招聘周、招聘月活動,積極推進學生就業。每年都有200余家企業走進校園,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獲取更多的崗位技能證書,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學院70%左右的畢業生都能獲得兩個以上職業資格證書。鼓勵畢業生參加西部服務計劃、基層就業計劃、三支一扶、預征入伍等項目,努力實現畢業生的多渠道就業。鼓勵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和挑戰杯創業能力大賽等競賽活動。近5年來,已有120余人才在各類競賽中獲獎,并通過競賽走出了就業或創業的成功之路。鼓勵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進行磨礪和培養。與各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聯手,利用已有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創業就業幫扶和支持,引導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和就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