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本專業培養熟悉鐵道運輸管理業務,能熟練操作鐵道運輸相關設備設施,掌握鐵道運輸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具有較強的服務溝通能力、較強的服務他人意識和常用英語口語交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立足西北地區鐵道運輸用工單位,采取“定向”培養模式,通過三年的專業課學習,使學生掌握鐵道運輸基本行車組織知識,客運組織與服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具備鐵道運輸管理能力,取得相關崗位職業資格證書。
3、就業崗位
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使本專業學生可以勝任從事鐵道運輸企業一線服務與管理崗位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從事鐵道運輸類的輔助性崗位工作。對應的主要崗位有:乘務員、站務員、安檢員、票務員等相關崗位。
二、 招生對象、學制及畢業要求
1、招生對象:普通初中畢業生或高中生及退伍軍人
2、學制:三年
3、畢業要求
(1)、修完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和實習環節,完成教學規定考試
(2)、通過學校規定的學生德育操行測評
(3)、獲得一項以上職業資格技能證書
三、知識結構要求
1、掌握語文、數學、外語等本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
2、了解鐵道運輸服務、交通安全、交通法規方面的基本知識。
3、初步掌握鐵道運輸的運營、安全、管理、調度、組織等方面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
四、 能力結構要求
1、具有一定的計算機辦公操作能力。
2、具備一定的鐵道運輸運營服務、組織調度、票務管理、車務管理等專業能力。
3、具有較強的表達、溝通、協調能力。
4、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五、課程設置及教學要求
(一)文化基礎課
1、德育
(1)職業生涯規劃
中職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就業的穩定性、就業質量不高,主要是因為中職生在專業選擇、就業定位和未來發展等方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缺少規劃,不知道將來該做什么,要做什么。職業生涯設計這門課是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職業道德
本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 旨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礎知識輔導。其任務是:使學生了解職業、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個性、職業選擇、職業理想的基本知識與要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掌握職業道德基本規范,以及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陶冶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業、競爭上崗等符合時代要求的觀念。
2、語文
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鑒賞,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加強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常口語交際水平。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3、數學
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基本計算工具使用、空間想像、數形結合、思維和簡單實際應用等能力,為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
4、體育
學習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自主鍛煉、 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全面提高身心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鍛煉、繼續學習與創業立業奠定基礎。
(二)專業基礎課程訓練
1、鐵道運輸英語口語訓練
在初中英語的基礎上,鞏固、擴展學生的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培養學生聽、說的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熟悉交通專業英語常用的基礎詞匯和基本語句,注重相應的口語訓練與實際應用能力。
2、普通話訓練
注重實際交流能力培訓,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鼓勵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
3、計算機應用基礎
學習常用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等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較強文字處理、數據處理能力。
4、形體訓練
通過形體禮儀訓練塑造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內涵和氣質,為今后從事服務行業打下基礎。
5、鐵道運輸服務禮儀
理解鐵道運輸服務禮儀基本要求,強化訓練,采用應用案例分析教學法,幫助學生糾正平常不良習慣,通過職業化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技能訓練,讓學生掌握服務知識,提升服務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專業核心課程及基本要求
1、鐵道運輸概論
本學科主要學習鐵道運輸的歷史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路網設計、線路與車站、車輛與供電、信號與通信、運行組織與經營管理、投資效益分析等內容,使學生初步了解鐵道運輸的基本常識。
2、客運組織
以票務員、乘務員職業資格鑒定考核為指導,學習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和客運組織工作、票務管理、乘務管理、市場營銷分析等方面的知識。重點掌握軌道交通客運流程、任務、特點、原則、客運組織的管理系統及客運組織能力的技術措施。
3、行車組織
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重點掌握軌道交通運營計劃、運營模式、列車運行組織、及其工作崗位制度、車站組織、車站設備監控系統、防災報警系統應用等內容,使之在今后工作中有一定的實踐基礎。
4、運輸設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軌道交通系統常用設備使用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具備設備使用及管理的能力。
(四)專業核心課程訓練
1、運輸設備實訓
主要任務是通過視頻和網絡展示軌道交通運營的設備設施,特別是車站的功能站設備與機車車輛設備,通過相關設備各功能的模擬,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完全掌握并能熟練運用
2、職業資格考證實訓
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的單項職業資格技能進行系統訓練,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職業資格考證活動。
3、專項實訓
主要任務是圍繞專業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將兩門甚至三門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專項技能訓練,例如票務管理課程的專項訓練就是要提高學生售票能力。
4、頂崗實習
主要任務是全面接觸社會,完全按照職業人士的標準和崗位職責要求完成由學生身份到職業人士的轉變,期間需要完成畢業考試和相關就業實踐鑒定。
六、實踐教學實施
完善“基礎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的實踐教學模式,實踐課安排如下表。
專業實踐課安排表
每門專業課每學期均安排1-2周以上的校內綜合實訓。根據校內實訓基地的設備,由指導教師模擬現場工作,下達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達到學習的目的。打破固有的學期與假期劃分,每年的鐵路春運客流高峰期,由本專業三年級的學生參加客運專線車站客流組織和列車乘務工作。因此,安排第三學期1周、第五學期4周實習,既完成了生產實習,也緩解了企業的壓力,達到學校與企業雙贏的目標。由此帶來的假期安排、教師指導,均有相應配套措施。
第6學期,安排頂崗實習,利用學生預就業單位或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票務管理、列車運行指揮工作、調車工作。
1、雙證書或多證書制度的實施
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學校明確雙證書要求,要求學生在畢業前應至少獲得一個個相應的技能證書。計算機等有社會認證體系的課程,用獲證考試代替課程結業考試。建立專業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技能證書獎勵學分體系,鼓勵學生獲取多證書,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就業能力。
(2)、專業職業資格技能證書
2、教學設施
(1)、校內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和教學設備的基本要求
校內各門基礎課應有完善的優質數字資源及學生使用平臺,計算機基礎、英語課程、體育課程的教學實習室和教學設備應有以下基本要求:
不少于50人的網絡機房,配備有1-2臺網絡服務器和打印機等外部設備。
不少于50人的模擬實訓室。
(2)、校內實訓基地的基本要求
校內實訓基地應根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確定建設思路,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運作模式,主要圍繞專業核心課程行車、客運、安全課程的專業實踐能力建設實訓教學設施,為學生提供高度仿真、功能完善、符合職業認知規律和課程改革方向的實訓環境,充分保障城軌運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能力培養。
3、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組織形式建議
在教學過程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引導文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形式,利用多媒體、錄像等多種教學手段。
4、教學評價、考核建議
為全面評價學生各種職業核心能力及綜合素質,需要構建多元結合的考試、考核方式,突出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角度立體化、評價過程的動態化、評價主體的互動化的發展原則。
① 過程評價加期末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② 理論考核加實作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③ 課程考核加技能鑒定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④ 頂崗實踐的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指導老師相結合進行評價。
5、教學管理
主要采用以學年制為主體的全日制教學管理模式,可彈性實施學分制管理模式。
附
鐵道運輸管理課程設置及教學時間安排表
相關熱詞搜索:高鐵學校,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