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據悉,這種方法的學名叫“隱形資助”,是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國高校中首創的,目的在于讓貧困生更加有尊嚴地接受資助。在具體操作上,中科大通過校園卡消費數據統計,對每月就餐60次以上,平均每次費用分別在4.0元和3.7元以下的男、女生,發放生活補助。起初,這種方法確實存在一些漏洞,但是中科大也一直在改進數據統計方法,包括通過網絡了解新生的心理和家庭情況,綜合學校掌握的學生生活情況,為真正需要資助的貧困生提供補助,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學業。
據了解,從2004年到現在,中科大已“隱形資助”貧困生4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達600萬元。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經”,這種“低調而溫馨”的做法已在越來越多的大學校園中施行。
教育,不是冷冰冰的傳授知識。更是要通過對學生的全方位關注,傳遞一種充滿了人情味的正能量。一個大學應該有它自身的人文關懷,才能教育出德智體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而這種人才才是中國最需要。
網友二:
很贊。我07年上的川大,我大一的時候,學校說可以申請貧困補助。雖然我家也很困難,上大學的學費也湊了很久。但我遺傳了我爹樂觀的心態,我覺得我家境不太好,但從來沒有覺得我家窮,也從來沒有因為家庭和金錢的原因有所自卑。輔導員說每個班都有名額,我想把名額讓更加需要的同學。后來才知道申請上的家境比我好多了,大一有筆記本有手機,而我,大學之前最貴的冬衣不超過50塊。不過,我也不是很難過。學校也挺好,大二那年申請上了。大四交不起學費的時候,我還申請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現在深刻覺得,窮是外在,內心高貴才可貴。
網友三:
感觸良多。05年大學,一個月也就150伙食費。一學期1000生活費。每年貧困補助,我作為班干都和班主任商量給哪些同學。當然我不會提我自己,都是班長給我爭取。班主任也知道,最后給了我一個國家勵志獎學金。獎金是和幾個貧困同學分了。很多貧困的同學都不愿表現出來。其他班級有一個就天天吃饅頭,補助都給了會演戲的,哎。早有這樣系統就好了……
網友四: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操作!!!講真大學四年宿舍里家庭條件最好的舍友真的基本不去餐廳吃飯!大四一塊兒做畢設的同學,每天一塊兒在餐廳吃飯,一頓飯也比我們花的多很多!身為農村出來的孩子,從來都是自尊心比較強,總是覺得只要家里條件沒差到那個程度,是不會去申請助學金的!中科大的這種做法真的很有人情味!
網友五:
科大這個做法,絕對是暖心工程,做法也很到位,非常注重細節和效果,既在物質上照顧了貧困生,還在精神上照顧到了20歲左右年輕人的心理,讓人怎能不尊重愛戴這樣的學校?
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會不會有人想辦法鉆空子?可以理解,但是我敢說,那些琢磨怎么樣鉆空子的噴子,絕對不是科大學生,甚至大學生都不是,因為思維層次決定發展高度!所以,請不要再去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科大的學生幾乎不會有人去想辦法占這個小便宜,因為他們的自我價值和眼界不是這一個月一兩百塊錢的補助!
網友六:
個人覺得很好,像我們學校,申請困難生補助是要宿舍簽名,一群學生組成的負責這些的組織的人給困難分,跟他們關系好的,有各種職務的就高分,問題是有很多人并不需要申請這些的人申請了,拿到錢就出去大吃大喝,出去玩,需要的人卻拿不到。而且還弄的個個都知道。錢不是尊嚴,但是這種希望有時候真的很傷學生的尊嚴,這種做法也并不公平。說實話,一直很想我們學校也有這種做法,雖然只能是想。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