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資企業海瑞恩完全復制德國模式建造的寬敞車間里,記者見到17歲的陳秀雯時,她正和一群男同學在車間一角的實訓臺上進行實操練習。
這十幾個學徒中,陳秀雯是唯一的女生。她從小動手能力就強,初中畢業考上了高中,但她不想上了,“我跟我爸說我想早點學門技術,就上了太倉中專。后來聽介紹說,雙元制班從一年級開始就有大量實踐課,我就報了這個班。”
海瑞恩精密技術(太倉)有限公司是太倉建立企業培訓中心的德資企業中起步較晚的一家。從2013年開始,他們從太倉中專數控、機械加工專業的三年級學生中選擇20人進行8個月的培訓,畢業后成為海瑞恩的員工。陳秀雯就是其中的一員。
而距離太倉100多公里外,在江蘇常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德資企業賀爾碧格公司,已經工作6年的魏明完成了從一個雙元制培養的學生到雙元制培訓師、培訓主管的轉變。
因為“父母覺得有一技傍身比較踏實”,2007年9月,高中畢業的魏明成為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第一批雙元制學生。這也是太倉大力推行雙元制培訓的一所大專院校。
學院、企業與學生簽訂三方定崗培養協議,學生一入學就有了“學生兼學徒”的雙重身份,畢業后要到該企業工作3年。
大一每天半天學理論半天實訓,暑假到公司實習。大二在學校4周再到企業6周。大三在學校9周,然后都是在企業實訓。充實的三年過去,魏明進了配偉奧。做了半年技術員后,他被安排去德國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師培訓,回國后開始負責培訓工作。
今年1月,常州的賀爾碧格要建立雙元制培訓中心,招來魏明擔任模具培訓主管。
“雖然健雄的學生現在很搶手,但我們也有壓力。因為在一些學生和家長的眼里,仍是萬不得已的‘二等選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一位負責人曾如此坦言。
慕貝爾培訓經理張立亦表示,我們的生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考不上高中的孩子,相比之下,德國學徒的生源更好。“我們的孩子很少有愿意當工人的,而德國有樂意當工人的傳統,德國工人與工程師的收入待遇差別也不大。”
“我們的國情是鄙視體力勞動、鄙視職教的,勞動者的價值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周新源直言,最近這10多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整個社會對職教的認識還是不到位。
而在周新源看來,“職業教育不是職業的教育,而是職業人的教育,所以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現代職業人。”
培養更多有著良好職業素質的工人無疑是實現制造強國目標的基礎。而引進類似“雙元制”這樣的職業教育模式所能改變的,可能還只是一小批未來的工人。只有當工人成為一個不受歧視甚至引以為榮的職業,才能真正迎來職業教育的春天。
延伸閱讀:
相關熱詞搜索:職業教育 蘭州高鐵學校 蘭州技校 技工學校 中專學校 甘肅技校 職業中專 甘肅軌道交通運輸技工學校 軌道交通學校 鐵路學校 鐵道學校 高鐵學校 甘肅鐵路軌道交通學校